塔里木“同心圆”里看南疆发展巨变
新华社乌鲁木齐5月28日电 题:塔里木“同心圆”里看南疆发展巨变
新华社记者
塔里木盆地东西长约1500公里、南北最宽处600公里,周围是昆仑、帕米尔、天山,中间是30多万平方公里的大沙漠。新疆和平解放前,受困于偏远的地理位置、恶劣的自然条件,环塔里木盆地居住的百姓生活长期陷于贫困。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塔里木盆地中的各族人民克服重重困难,以塔克拉玛干沙漠为圆心,建设纵横交错万里公路、铁路、电路、天然气管路,打破自然环境桎梏,画出一个个“同心圆”,在较短时间内推动南疆人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巨大提升。
在新疆和田地区沙漠中,电力工人在一处铁塔上进行高空作业(2020年9月28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打破桎梏 筑起“同心圆”
清晨,新疆和田喀让古塔格村,村口的线路班车正准备启动,压面馆内电机不断“吐出”面条。
这个千余人口的小山村,2014年以前,各种生产生活资料还十分落后,人称“黑山村”。
2015年当地安居房改造完成,2017年出村道路硬化,2018年国家大网电接入……与此同时,当地人均年收入从2014年的4000多元,迅速增长至2020年的14000多元。
喀让古塔格村的变化,正是塔里木盆地大发展的缩影。
从太空上看,南疆建设地图上,一个个环绕着塔里木盆地的项目落地、完工。
塔里木盆地现有包括村道在内的公路通车里程79522公里;750千伏电网2844公里、220千伏电网9970公里;天然气输气干线管道总长超3000公里;在建和建成铁路环线2716公里;环盆地周边沿线建成十几个民用机场……它们,就像一个个“同心圆”,把塔里木盆地各族同胞紧紧连起来。
新疆和若铁路铺轨现场(2月2日摄)。新华社记者 阿曼 摄
道阻且长,今天的成就得来不易。
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和田市郊,一座纪念碑向着216省道高耸着。杨四清、苏玉林、马泽、袁光秋……14名筑路英雄的名字,永久镌刻在碑上。
1984年,武警交通第五支队受命修筑这条翻越昆仑的盘山道,但山势险峻、施工危险性大。4年后,118公里的路通了,这14名建设者长眠在喀喇昆仑山中。
“在沙漠里修铁路,设备都很难进去,还要小心沙尘暴。”今年59岁的王尽忠是新疆和若铁路公司董事长,参与了除喀什到和田段的所有南疆铁路建设。
建设之时困难,维护起来更需要毅力。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国网巴州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输电运检五班班长艾合买提·托乎提和他的班组成员们,正艰难地巡检在220千伏塔中线下。
天热时普通的鞋底都会烫化掉下来;风大时不敢多走半步,怕迷失在沙漠……“这条沙漠线有865基杆塔、315公里,可供且末10万多人用电,辛苦也值得!”艾合买提·托乎提说。
大漠无言,芳华无悔。
几十年来,无数建设者们将青春和汗水留在了茫茫沙海,曾经山长水远之地,早已换了模样。“同心圆”“画”出了南疆人民新生活。
这是新疆于田县达里雅布依乡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全貌(2019年11月19日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绿洲崛起 百姓换新颜
于田县城往北,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心地带。达里雅布依村民、84岁的阿不都哈里克·依明回忆说,搬到新居以前买个面粉都要在沙漠里走10多天,路上喝河水、睡沙漠,吃的只有馕。
4年来,达里雅布依村民陆续搬迁到离县城90多公里的新定居点。柏油路、35千伏输变电线路、自来水管网,把定居点与县城连在一起。
如今,阿不都哈里克住在不进风沙的新房里,喜欢看电视,“电视上好多东西没见过”;喜欢吃红红绿绿有蔬菜的拌面,“好吃,以前没吃过”。
达里雅布依村民曾被称为“最后沙漠部落”,居住在深入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绿洲中,离县城200多公里。易地搬迁和基础设施的改善,让“部落”一步跨入现代。
基础设施的“同心圆”不断延伸,伴随的是南疆人民摆脱贫困、发展振兴。
——特色农业发展起来了。香梨、苹果、红枣、葡萄、甜瓜、核桃、巴旦木……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塔里木瓜果飘香;棉花、番茄、辣椒、木耳、玫瑰、恰玛古……经济作物将塔里木盆地染成七彩画卷。
借力不断完善的交通网、网络新基建,创新的“公铁联运”“集拼集运”等运输方式,塔里木盆地里的农产品远销海内外。南疆迅速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棉花、番茄、辣椒产地。特色农产品成为当地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
——现代工业兴起来了。和田地区墨玉县,一家肉鸡全产业链生产加工企业扎下了根。“路挺方便,企业大门拐出去不久,便可以上高速。”企业行政管理部经理王金磊说,劳力、电力、土地成本都较低,产品不缺竞争力。
曾经的和田,“轻工业是弹棉花,重工业是钉马掌”。如今的和田,有工业企业1014家,规上工业企业103家。
——大美新疆迎来了越来越多的游客。罗布人世代生活在新疆罗布泊一带,打鱼为生,和外界打交道不多。随着公路的延伸,这个略带神秘色彩的人群进入大众视野。
现在的罗布人村落已经开发成景区,源源不断的游客顺着水泥大道来到村寨,体验罗布人传统生活。2019年这个景区接待游客45万人次,主打经营红柳烤鱼的阿木东当年收入近10万元。
基建“同心圆”上的这些生产生活故事,是塔里木盆地巨变的生动写照。
这是2020年5月17日拍摄的建设中的新疆尉犁至且末沙漠公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沙海扬帆 万里通未来
这一天,26岁的电力工人魏小军像往常一样,带好防沙面罩、护目镜、望远镜、铁锹等,跟随师傅艾合买提进沙漠。守护电力线路大半辈子的艾合买提即将退休,但他的经验与精神,正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面向未来,塔里木盆地里的“同心圆”并不缺少守护。踏上新征程,基建的“同心圆”还在向更远的地方延伸。
且末,王尽忠顺着正在沙漠里建设的铁路钢轨望向远方。和田至若羌的铁路是塔里木铁路环线的最后一段,全长825公里,一多半在无人区,预计总投资超过200亿元,沿线惠及百余万人口。“为了南疆百姓,再难、再远,我们也要把铁路建起来。”他说。
相关部门资料显示:乌鲁木齐至尉犁319公里高速公路正在天山中掘进;尉犁——若羌——和田超过1100公里的高速公路项目正在沙漠戈壁中挺进;和田到若羌铁路预计2022年建成;莎车至和田II回750千伏输变电工程预计今年底建成投运;南疆天然气利民工程将持续推进。
在新疆尉犁县罗布人村寨里,罗布人阿木东·艾不东在塔里木河畔烤鱼(2019年4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赵戈 摄
南疆各族百姓的盼头更足了。
塔里木盆地西边,喀什老城居民、65岁的买买提·吾斯曼正在自家经营的“百年老茶馆”里品着当天的第一壶茶,并着手准备着今年旅游旺季的到来。
“以前烧茶,除了干草就是煤,只能大锅煮,茶的品质一般,顾客大多是周边居民,没有游客,生意算是小打小闹。”买买提说。如今,随着机场、高速的建成,老城改造完工,茶馆也用上了天然气,生意越做越大。
喀让古塔格村的班车司机阿布力肯·艾比布拉能致富靠的是路。2013年,他买了第一辆皮卡车,用于接送村民往返于和田;2015年买了辆翻斗货车,运送砖石料;去年底,他又买了辆新车,用于客运线路运营。
近些天,他常去和田县城的楼盘转转。“想要在县城买房,到县城做点生意、投资公司。”他说,路通后,见得多了,思维开阔很多,梦想也多起来了。
公路、铁路、电路、天然气管路,打开了束缚塔里木盆地各族百姓生存发展的桎梏,也铺就了南疆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金光大道。(记者:黎大东、许晟、张晓龙、董博婷、顾煜、杜刚、符晓波、张钟凯)
这是2020年11月4日在新疆策勒县天津工业园内拍摄的智能制造产业园一角(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在新疆和田夜市,一商贩展示刚刚切好的瓜果(2020年5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菲 摄
这是新疆和田县喀让古塔格村一家小吃店铺(4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晓龙 摄
艾德莱斯绸工匠艾麦尔·艾力在接丝线(3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晓龙 摄
新华社记者 王菲 张晓龙 编制
新华社记者 王菲 胡虎虎 编制
新华社记者 王菲 关俏俏 编制
新华社记者 王菲 魏海 编制
新华社记者 王菲 胡虎虎 编制
新华社记者 王菲 张晓龙 编制
新华社记者 王菲 赵戈 编制
新华社记者 王菲 丁磊 编制
上下同心再出发——习近平总书记同出席2019年全国两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商国是纪实
2月19日,在位于甘肃省陇南市徽县水阳镇石滩村的家中,梁倩娟为买家打包货物。她开办“陇上庄园”网店,将当地出产的农产品通过网络销售,带动了乡亲们脱贫增收。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新华社北京3月14日电 题:上下同心再出发——习近平总书记同出席2019年全国两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商国是纪实
新华社记者霍小光、张旭东、张晓松、朱基钗
6次深入人大政协团组,面对面听取48位代表委员发言,聚焦主要矛盾、抓住核心环节、紧盯突出短板、谋划重点任务……
连日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同出席2019年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广泛深入交流,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主线,共商决战决胜大计。
在内蒙古代表团纵论生态文明建设,在甘肃代表团聚焦脱贫攻坚,在河南代表团谋划乡村振兴,在福建代表团共话创新创业创造、两岸融合发展、革命老区和中央苏区奔小康,在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部署国防和军队建设,在政协文艺界、社科界联组讨论时为文艺创作和学术创新指引方向……
深入交流,碰撞真知灼见;亲切问候,凝聚同心力量。
在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汉王镇,一名男子将采摘的油橄榄倒入收纳箱(2018年10月30日摄)。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啃下“硬骨头”——“越是到吃劲的时候,越要响鼓重锤”
两位基层代表讲述的故事,令习近平总书记动容。
黄久生是来自大别山革命老区的农民工代表。这几年,他带领村里贫困群众外出打工,1.2万多人由此迈上小康之路,4800多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在家乡建起了小楼。
“有一家,三代七口人,都在工地上。70多岁的晏传忠是这户当家人,他对我说:‘总书记十九大报告讲了3个多小时,我是站着听完报告的,我如果不站着听完,我就感觉对不起总书记,因为是党让我们老百姓脱贫致富了。’”
“当时听完这话,我感动得掉了泪。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没上过学的农民,对总书记、对我们党这么深厚的感情……”说到这里,黄久生哽咽了。代表们凝神片刻,随即热烈鼓掌。
“你回去向这位同志转达我的问候!”习近平总书记温暖人心的话语,激起全场更加热烈的掌声。
来自甘肃陇南徽县的农民代表梁倩娟也向总书记讲述了自己的脱贫故事。
这几年,一直外出打工的梁倩娟返乡开起了网店,把乡亲们的橄榄油、核桃、土蜂蜜、土鸡蛋等农特产品卖到全国各地,带动300多户农民增收。
“有位阿姨经常来我店里做零工,赚了钱时不时能买些猪头肉和老伴儿一起吃。有一次,她骄傲地对我说,用自己挣的钱买肉吃,就是香。”梁倩娟绘声绘色的讲述,引起全场共鸣,总书记的脸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一个个脱贫攻坚的感人故事,汇成一部人类历史上反贫困斗争的伟大传奇。
这是河南省兰考县黄河滩区易地搬迁扶贫社区谷营镇姚寨新村社区(2018年11月14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冯大鹏 摄
“这些年来,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取得了决定性进展。”在甘肃代表团,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铿锵有力。
攻坚拔寨,决战决胜。真正的考验刚刚开始。
今后两年,脱贫攻坚战剩下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如何啃下“硬骨头”?
党的十八大以来,每年全国两会同代表委员共商国是,脱贫攻坚都是习近平总书记必讲的重要问题。
今年全国两会上,这种深深的关切一如既往,情真意长。
7日下午,在甘肃代表团,习近平总书记历数纳入国家“三区三州”的临夏州、甘南州和天祝县,语重心长地说:“甘肃是全国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省份,脱贫难度极大,我对甘肃的扶贫工作非常关注,对这里脱贫任务的完成很关切。”
在河南代表团,习近平总书记和代表们一起仔细盘点河南贫困县集中地区:“有大别山区,还有太行山区、黄河滩区……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要再接再厉。”
同来自河南开封的高建军代表交流时,习近平总书记关心地询问开封现在是否还有贫困县。得知兰考脱贫摘帽后,这两年又有新的发展变化,总书记说感到很欣慰。
有这样一段老红军的故事,习近平总书记在政协联组会上讲,在福建代表团又讲:
“在福建工作时,一位开国中将的子女找到我,说要遵循遗愿把父亲骨灰的一半送回家乡,一半送到闽西革命老区埋葬。这位老将军是湖南人,长征时是一个团的政委,带领团里的闽西子弟,血战湘江,很多战友都牺牲了。他说,死后要同战友们长眠在一起。”
“这个感情在我心里。”习近平总书记动情地说,老区苏区的红土地孕育了革命,也孕育了革命老前辈,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忘记老区,就是忘本;忘记历史,就是背叛。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要饮水思源,决不能忘了老区苏区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确保他们一个都不掉队。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补齐的短板中,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最突出的一块。
“现在距离2020年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只有两年时间,正是最吃劲的时候,必须坚持不懈做好工作,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在参加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对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出一系列明确要求。
——要咬定目标不放松。
“既不能脱离实际、拔高标准、吊高胃口,也不能虚假脱贫、降低标准、影响成色。”
“真正的考验是到2020年,不能敲锣打鼓宣布脱贫了,结果这边是哭爹喊娘、一片埋怨声,情何以堪啊。要经得住历史检验!”
——要整治问题不手软。
有的搞“虚假式”脱贫,有的搞“算账式”脱贫,有的搞“指标式”脱贫,有的搞“游走式”脱贫……
习近平总书记一一列举脱贫攻坚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警示全党:“脱贫攻坚越到最后时刻越要响鼓重锤、警钟长鸣,不要搞急功近利、虚假政绩的东西。”
——要落实责任不松劲。
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来,“扶贫这个事情是个永恒的主题”。
他强调,贫困县摘帽后,也不能马上撤摊子、甩包袱、歇歇脚,要继续完成剩余贫困人口脱贫问题,做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
——要转变作风不懈怠。
这是在内蒙古乌梁素海拍摄的候鸟(2018年5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磊 摄
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中始终有个“严”字:“我们这次来了个军令状,贫困地区的主要领导不脱贫不离岗。”
总书记的话语中也不忘一个“爱”字:“一线干部舍小家、为大家,有的没时间照顾家庭孩子,有的身体透支亮红灯,有的甚至牺牲在脱贫攻坚一线……我们非常关心他们,也非常敬重他们。”
从精准脱贫再到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污染防治,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聚焦决胜全面小康三大攻坚战,作部署、提要求、明方向。
谈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战略上举重若轻、战术上举轻若重”。
在内蒙古代表团,总书记说:“去年以来自治区开展化债工作,取得了成效,但剩余债务仍然较大,要加强债务化解的统筹协调,不能因此引发其他风险和不稳定因素。”
“今年年初的省部级研讨班主题是如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并不是说我们现在各种风险大到不得了了,但是我们要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行稳致远,小心行得万年船。”
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打得怎么样?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
“我们郑州刚刚被评为美好生活城市。这是全国10万份问卷调查,老百姓评出来的。”在河南代表团,王新伟代表自豪地说起郑州的新气象新变化,并邀请总书记再来中原大地考察。
“不错!空气质量好吧?”
“去年PM2.5比前年下降4.5%,PM10下降10.2%。”
“有很大改善,很好!后来者居上。”总书记赞道。
对农业大省河南,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提醒,要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解决过度施肥、农药过量化等问题,“这些一旦感觉到是问题,已经就是很难解决的问题了。”
在内蒙古代表团,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提及呼伦湖、乌梁素海、岱海“一湖两海”污染防治问题,强调“要对症下药,分别制定治理方案,既急不得,也慢不得,要按规律办事”。
关键年,就要找准“关键点”;攻坚期,必须啃下“硬骨头”。
抓住主要矛盾,坚持底线思维,秉持忧患意识……瞄准决胜全面小康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同代表委员们深入交流,标出了重点难点、厘清了工作思路、明确了前进方向。
在吉林省舒兰市平安镇,农民在稻田间观察稻穗灌浆情况(2018年9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
筑牢“基本盘”——“现代农村是一片大有可为的土地、希望的田野”
“‘馒头办’没有了吧?”
在河南代表团,习近平总书记这么一问,全场都笑了,纷纷回答:“没有了!”
“河南人爱吃馒头,过去郑州有个‘馒头办’,买不到馒头也是个不安定因素,现在不需要成立一个专门机构了。”总书记说。
“馒头办”引发的话题,反映的不仅是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问题,更折射出中国人千百年来以食为天的情结。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多次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河南是农业大省、产粮大省。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总书记把关注点落在了“三农”上。
“你们耕地面积多少?”“耕地红线多少?”“小麦亩产量多少?”“非洲猪瘟疫情在河南怎么样?”……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连串问题。
“对像我国这样一个拥有近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粮食安全一定要警钟长鸣,不能轻言粮食已经过关了”“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坚决遏制土地违法行为”……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大家,千万不要在吃饭问题上得健忘症。
“坚持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从种植源头到餐桌尾端、从农业前端到工业尾端,习近平总书记为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指明方向。
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
“三农”这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盘”,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始终处于重中之重的位置。
2016年和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代表团、四川代表团都强调了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性;2018年,他在山东代表团又提出“五个振兴”的乡村振兴路线图……
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做好“三农”工作对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具有重大意义。
路,是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短板的一个重点。
在连日的审议中,习近平总书记三谈农村道路建设,令人印象深刻。
这是河北省邯郸市涉县河南店镇王堡村外的公路(2018年5月29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王晓 摄
这是3月5日发生在内蒙古代表团的生动一幕——
“总书记,牧民们发自内心地欢迎您到我们嘎查来!”通辽市扎鲁特旗东萨拉嘎查党支部书记吴云波代表向总书记发出邀请。
“到你们嘎查路怎么走啊?”总书记接过话头,饶有兴致地问。
“飞机,高铁,都可以。”吴云波快人快语。
“从北京怎么过去?给我指指路。”总书记又问。
“可以坐飞机到我们通辽机场,我们开车去接您,通了高速,现在路很好走。”吴云波话音未落,会场已是欢笑一片。
3月7日,甘肃代表团的审议,又一次引发了关于民族贫困地区交通问题的讨论。
“我依然记得2013年2月3日,您沿着陡峭山路来到布楞沟村。”来自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吹麻滩小学的董彩云代表告诉总书记,“我的家乡还没有高速公路,我们也想通高速公路,加快家乡的脱贫致富。”
“甘肃还没有通高速公路的县有多少?”总书记问坐在身旁的甘肃省负责同志。
“甘肃一共86个县区,还有31个县不通高速,40多个县还没建过铁路。现在有规划,正在和有关部门对接。”这位负责同志回答道。
一番对话,让大家的思绪回到了6年前。
那是习近平刚刚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后第一个春节前夕,他冒着严寒,来到古有“瘠苦甲于天下”之称的陇中地区看望老党员和困难群众。
那一路,九曲十八弯。沿途所见所闻使习近平总书记深切感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影响农业农村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也是城乡差距的重要体现。
两名学生在贵州省织金县熊家场镇小学的厕所打扫卫生(2018年10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玉薇 摄
3月8日,在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再一次就相关问题作出指示:目前,要重点抓好农村交通运输、农田水利、农村饮水、乡村物流、宽带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
小康不小康,厕所算一桩。厕所,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必须补齐的一块短板。
“是水冲厕还是旱厕?是集中化粪池还是一户一个化粪池?”在内蒙古代表团,习近平总书记向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中南渠村党总支书记张继新代表,关切地询问村民室内厕所改造情况。
在福建代表团,当得知曾经去过的三明市将乐县高唐镇常口村,家家户户都用上了干净的水厕,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高兴。
在河南代表团,他再次强调农村厕所改造一定要因地制宜:“条件好的和城镇化一样,可以搞给排水系统,缺水的地方非要都搞水厕也不实际。”
抓好“三农”工作、推进乡村振兴,落脚点就是要让农民群众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您当年一直亲力亲为推动的连家船民上岸后,都住进了宽敞的‘榴房’,溪邳村的群众搞起了渔业养殖,人均纯收入达到了2万元,实现了您当年提出的‘搬上来、住下来、富起来’的要求。”福建宁德市坂中畲族乡后门坪村党支部书记雷金玉代表高兴地向习近平总书记报告。
“很好!关键是找到致富门路了。”总书记十分欣慰。
“让孩子就近上个好学校,找一个好的医院看病,就地就业、不外出打工,村里面有一个好的生态环境……”河南省濮阳县庆祖镇西辛庄村党支部书记李连成代表道出了中国农民的8个梦想。
“讲得很生动!”总书记称赞道。
他对李连成代表说:“我经常到一些贫困地区去,到农村去,我总有一句话,想知道你们还需要些什么?你今天讲的这些,恰恰是广大农民对幸福生活追求的要求,一些已经做成了,一些还在做的过程中,一些是下一步准备要做。”
从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到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补齐农村基础设施这个短板,到夯实乡村治理根基……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如何筑牢“三农”这个“基本盘”,提出一系列明确要求。
庄严的承诺——
“我们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围绕着人民群众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来实践。我们这个实践过程是一步一个脚印,一棒接着一棒往前走。”
美好的蓝图——
“我相信,随着我们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开启,乡村振兴的要素会更加活跃,现代农业发展空间仍然很大,现代农村是一片大有可为的土地、希望的田野。”
云南省西盟佤族自治县勐梭镇班母村的小学生在上电脑课(2018年12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宗友 摄
迈向“高质量”——“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一杯农家茶,品出了绿色发展的大文章。
“总书记,1997年4月10日上午,您来到我们常口村,到村民家中,和大家一起喝擂茶、拉家常……”
3月1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福建代表团审议,将乐县常口村党支部书记张林顺代表的发言,唤起了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的一段回忆。
“那是我第一次喝擂茶,里面有米吧?还有芝麻、茶叶、橘皮……”
当年在常口村,习近平同志叮嘱大家:“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山区要画好‘山水画’,做好山水田文章。”20多年过去了,如今的常口村发展起生态产业,搞起漂流、民宿,村民在家门口就有事做、有钱赚,人均纯收入比当年增长了10倍。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人与自然这个带有哲学意味的命题始终萦绕。
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过程中,污染防治和环境治理是需要跨越的一道重要关口。
这一次,在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以“四个一”深入阐发生态文明思想,为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树立起绿色的导向——
“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一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其中一条基本方略,在新发展理念中绿色是其中一大理念,在三大攻坚战中污染防治是其中一大攻坚战。”
这“四个一”,体现了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把握,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地位,体现了党对建设生态文明的部署和要求。
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他所在的内蒙古代表团参加审议,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他谈得深、谈得透。
“南北朝民歌《敕勒歌》,还有德德玛唱的《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描绘了内蒙古优美的环境,特别是生态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叮嘱大家,一定要倍加珍惜这一最宝贵的财富,守护好祖国北疆这道亮丽的风景线。
如何做好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文章?审议交流中,习近平总书记以科学的辩证法,给出了明确答案。
这种辩证法体现在对局部和全局关系的认识中。
“内蒙古生态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全区各族群众生存和发展,而且关系华北、东北、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
“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立足全国发展大局确立的战略定位,也是内蒙古必须自觉担负起的重大责任。”
在一年一度的中国(晋江)国际鞋业暨国际体育产业博览会上,来自印度的客商在安踏展位前留影(2018年4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宋为伟 摄
这种辩证法体现在对当前和长远关系的处理中。
“表面上看,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存在一定的矛盾,但从根本上讲,两者是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的。”
“不能因为经济发展遇到一点困难,就开始动铺摊子上项目、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念头,甚至想方设法突破生态保护红线。”
这种辩证法体现在对普遍性和特殊性的把握中。
去年,同样在内蒙古代表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内蒙古产业发展不能只盯着“羊、煤、土、气”,要大力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新增长极,同时“要注意有所为有所不为”。
今年,总书记又指出,“内蒙古实现高质量发展要立足本地资源禀赋特点,不能简单同东部发达地区攀产业、比结构、赛速度”“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努力探索出一条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审议结束时,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代表中间,同大家握手道别。
嘎查党支部书记吴云波代表抓住机会送给总书记一件别致的小礼物:“这是我们玛拉沁艾力养牛专业合作社的胸牌。”
玛拉沁艾力是“牧民之家”的意思。合作社成立5年,累计分红620万元,让全村走上了绿色发展的致富路。
习近平总书记拿起胸牌仔细端详,图案设计是:金黄的远山,碧绿的草原,富饶的牧场点缀着蒙古包。其中蕴含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义。
“好!把品牌打出去。”总书记勉励道,“希望你们把这样的合作社扎扎实实地办下去,带领更多牧民致富奔小康。”
推动高质量发展,创新是第一动力——
“民营经济要走向高端创造,根本出路在创新。”在福建代表团,安踏公司董事局主席丁世忠代表深有感触地说,“2001年您到晋江调研,叮嘱我说,一要把好产品质量关,二要创立自己的品牌。”
“当时,怎么起的这个名字?”总书记问。
“‘安踏’的意思是安心创业,踏实做人。”丁世忠答道。
“做企业、做事业,不是仅仅赚几个钱的问题。只为了赚钱,见异思迁这种事情就会发生。做实体经济,要实实在在、心无旁骛地做一个主业,这是本分。”总书记说。
从“双创”到“三创”,习近平总书记对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提出更高的要求:
“实现高质量发展任务艰巨,越是在这样的时候,越要向改革开放要动力,最大限度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动能”;
“要着力解决影响创新创业创造的突出体制机制问题,营造鼓励创新创业创造的社会氛围,特别是要为中小企业、年轻人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落实鼓励引导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为各类所有制企业营造公平、透明、法治的发展环境……”
推动高质量发展,改革开放是必由之路——
“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不仅在工业、服务业,也在农业农村。”在河南代表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好深化改革这个法宝”,聚焦农民和土地的关系、农民和集体的关系、农民和市民的关系,推动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和平等交换,激活乡村振兴内生活力。
以开放促改革。在福建代表团,习近平总书记希望福建发挥经济特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综合实验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等多区叠加优势,不断探索新路,吸引优质生产要素集中集聚,全面提升福建产业竞争力,力争在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上走在前头。
福建向金门供水工程实现正式通水,来自福建的清水流进金门田埔水库旁的受水池(2018年8月5日摄)。新华社记者 薛玉斌 摄
提振“精气神”——“中国要飞得高、跑得快,就要汇集和激发近14亿人民的磅礴力量”
“2014年3月17日下午,您到河南兰考,和我们开了一个座谈会。我和您说,总书记走群众路线,我李连成只有一个理解,群众反对啥我就不干啥,群众拥护啥我就去干啥,我认为这也是走群众路线了。”
在河南代表团,李连成代表用最朴实的话语道出了最真挚的情感。
一切历史,由人民书写。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新年贺词中坚定有力的话语:“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人民是我们执政的最大底气。”
无论是把污染防治作为“改善环境民生的迫切需要”,还是把脱贫攻坚作为“今明两年必须完成的硬任务”,无论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着重强调抓好“三农”工作,还是表示要“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动能”“像为大陆百姓服务那样造福台湾同胞”……“人民”二字,贯穿习近平总书记的两会时间。
3月4日下午,北京友谊宾馆。
窗外天朗气清、春花吐蕊,聚英厅内名家云集。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看望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
谈到此行的目的,习近平总书记情真意切:“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奋进的动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汇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需要广泛凝聚共识、不断增进团结。”
汇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就要发出时代的呼声——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所谓为时为事者,就是要发时代之先声,在时代发展中有所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借古语谈论“精神事业”的意义所在,“盛世中国的真实写照就应该是有凝聚力、有振作力的。”
如何用心用情用功书写好、阐释好这个新时代?
“‘90后’‘00后’深夜追剧看《海棠依旧》,被周总理光辉的一生所感动;电影《血战湘江》放映后,学生们自发起立默哀、鞠躬,连队战士纷纷表示,如果祖国需要,马上就去上战场……”谈到这些幕后故事,电影导演陈力委员声音哽咽。
习近平总书记凝神静听,感慨系之:“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啊!上海石库门、南湖红船,诞生了中国共产党,14年抗战、历史性决战,才有了新中国。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
汇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就要以明德引领风尚——
针对有社科界委员提出的“象牙之塔”、盲目崇洋的现象,习近平总书记一针见血:“解释中国现实问题,开什么方、治什么病,不接地气不行啊!要把中国的事情搞清楚,把好脉!心里要透亮透亮的。”
戏剧导演田沁鑫委员告诉总书记,目前正在导演民族歌舞剧《扶贫路上》,她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已有8000多万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这在世界范围内都是绝无仅有的。这不应是我们要深入挖掘、热情讴歌的吗?”
听着委员们的所思所感,习近平总书记时而点头赞许,时而提笔记录。
汇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就要和人民同心而行——
“一切成就都归功于人民,一切荣耀都归属于人民。人民不是抽象的,而是有血有肉的。”
“‘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中国要飞得高、跑得快,就要汇集和激发近14亿人民的磅礴力量。”
……
深深的期许,点亮了人民心中的光芒,凝聚了砥砺前行的勇气。
东方风来,满目春色。
连日来,从政协联组会上的坦诚交流到人大审议中的真情互动,习近平总书记同来自祖国各地、社会各界的代表委员们共商国是,在交流中增进了共识,在讨论中凝聚着力量。
凝心聚力,离不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在福建代表团,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全面推进党的各方面建设,以坚强有力的党组织确保工作任务落实。
在河南代表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执着,把反腐败斗争推向纵深,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
在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也是落实我军建设发展“十三五”规划、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2020年目标任务的攻坚之年,全军要站在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高度,认清落实“十三五”规划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定决心意志,强化使命担当,锐意开拓进取,全力以赴打好规划落实攻坚战,确保如期完成既定目标任务。
“今后,我一定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履行好代表的职责,发挥好支部书记‘领头雁’作用,把基层的工作做细做实,把乡亲们凝聚在一起,共同建设美好家园。”内蒙古代表团,农村基层代表张继新的发言赢得一片掌声。
攻坚克难,还需中华儿女同心协力。
在内蒙古代表团,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共筑伟业,不仅需要56个民族像石榴籽般更加紧密团结在一起,还需要包括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在内的所有炎黄子孙共同努力。
在福建代表团,习近平总书记关切询问金门、马祖同福建沿海地区通水、通电、通气、通桥的进展。“两岸要应通尽通”“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
关键时刻,越要保持清醒头脑。
“过日子也是一样,不能说有钱了,就飘起来了,嘚瑟起来了,这不行。吃不穷、穿不穷,计划不到一世穷。”
在内蒙古代表团,习近平总书记用通俗易懂又充满哲理的话语告诫大家,要始终保持“过紧日子”的思想,“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仅是我们一路走来、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也是我们继往开来、再创辉煌的重要保证”。
历史的潮流浩浩荡荡,这是人民领袖代表近14亿中国人民站在时代潮头的坚定信念:
“去年,我们隆重庆祝了改革开放40周年。今年,我们将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华诞。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上,这都称得上是伟大的历史时刻。我们拼搏出伟大成就,总结了宝贵经验,才具有了强大的自信心,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
相关问答
通辽的下属镇有几个?
六分场、七分场、哈...三义堂农场:一分场、二分场、三分场、四分场。胡力海农场:一分场、二分场、三分场、四分场、五分场、六分场、七分场。高林屯种...
郑开马拉松要跑多长时间?
郑开马拉松是指在中国郑州市举办的一场马拉松比赛,包括全程马拉松、半程马拉松等不同项目。每个项目的距离和参赛者的个人水平有关,因此完成时间会有所不同。...
少数民族见面时有哪些礼节-Grace~崔的回答-懂得
不同的少数民族有不同的见面礼结少数民族的见面礼节新疆各民族都有不同的见面礼节,每种礼节都代表了每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友好感情。这里的山美...
新疆的风俗习惯?
如今,蒙古族一般施握手礼,长辈对晚辈说:“赛尤(你好)。”晚辈对长辈要说:“赛伴塔(您好)。”但是一般年轻人见到老人时,却不施握手礼,而是点头、鞠躬,...”晚...